4月19日7时30分,备受瞩目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南海子公园鸣枪起跑。本次赛事赛道全长21.0975公里,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顶尖人形机器人团队同场竞技。
最终,天工队以2小时40分42秒的出色成绩斩获冠军,松延动力小顽童队和行者二号队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据参赛队伍介绍,"天工Ultra"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达到了每小时7.88公里。
在谈到机器人参与马拉松所需的关键技术时,天工队的技术负责人表示,团队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难题:包括本体稳定性、轻量化设计、关节长时间运动散热等问题。同时,通过优化运动控制算法,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关节协调能力、步态适应能力和复杂地形通行能力。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指出,人形机器人作为融合多种尖端科技的产物,马拉松比赛是对机器人行走、奔跑、全身协同和具身智能等核心能力的最佳检验。比赛过程中,赛道涵盖了平地、上下坡等多种复杂路况,对参赛机器人的感知能力、运控算法以及续航能力都提出了严峻考验。
多位行业专家表示,在选择投资标的时,能耗效率、运行稳定性、故障修复速度等实用指标往往比比赛名次更为重要。通过举办此类专业赛事,能够有效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
近年来,具身智能技术取得了显著突破,并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行业分析人士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全球范围内将有数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实现年出货量跨越千台的目标。经过不到两年的发展时间,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的快速推进。
当前,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投资方向之一。多家机构预测,这将成为未来十年最具增长潜力的技术创新领域。众多企业正在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智能平台搭建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近期推出了一款名为"慧思开物"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感知、决策、语言、学习和运动控制等核心功能模块,旨在提高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降低开发门槛并简化研发流程。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技术持续突破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生产、智慧物流、家庭服务与陪伴、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带来更好的应用体验,进一步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