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现科技魅力
3月27日,在北京玉兰、碧桃、早樱争相绽放的时节,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盛大开幕。今年年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嘉宾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前沿,谋划未来发展蓝图。
在开幕式上,多家企业的智能机器人进行了精彩的舞蹈表演,包括太极等传统动作的展示,充分体现了人机协作的技术魅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在论坛中分享了量子计算技术的重要价值。他表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对算力、存储密度和能源效率的需求不断提升,而量子计算机有望成为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方案。
本届年会不仅是思想交流的平台,更是前沿科技展示的窗口。主会场内,"小关"等智能机器人担任起了迎宾导览的工作,为与会嘉宾提供智能化服务。
在会议中心的核心区域,主办方设置了一棵特别的"树"形装置艺术作品。这棵"树"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将参与者的面部特征与三山五园等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数字化视觉效果。体验者可以选择心仪的背景,生成静态图片或动态视频。
该装置名为"无限克隆",由北京灵动天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其负责人表示,这一创新作品通过AIGC技术将参与者转化为数字形态的根系,构建了一个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创意空间。生长中的枝干象征着全球科技合作的活力,呼应了年会主题。
与此同时,同步升级的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区以"新质生产力看北京"为主题,展示了490余项创新展品。从仿生机器人到航天技术,从智能脑机系统到医疗设备,全面展现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在会议讨论中,多位专家就人形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发表了见解。银河通用机器人公司负责人王鹤指出,当前最具难度的技术瓶颈在于具身智能的训练数据获取和处理成本问题。他表示,公司已通过仿真技术找到有效解决方案,并已在商业零售领域实现应用落地。
年会特别注重为科技人才搭建交流平台,尤其是针对青年科学家、留学生创业者以及女性科研工作者等群体,举办了多场专题论坛和对话活动,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年会在语言服务方面实现了智能化升级。借助人工智能同传系统,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能够实现无障碍沟通。这种技术不仅提供实时文字翻译,还可以通过声纹识别生成原音重现效果,让与会者获得更真实的交流体验。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