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宛昱
作为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实施、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0年来,北京新水源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水源景”)在创始人张海燕的引领下,公司始终聚焦农业水利行业痛点,通过技术创新突破瓶颈,用标杆项目验证价值,从解决“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精准度差、数据监测滞后”等行业难题,到推动农业节水从地方探索升级为国家战略,从单一技术研发到构建全场景智慧水利解决方案,新水源景不仅打破了农业水利信息化发展桎梏,更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农业水利信息化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创始人:张海燕女士)
技术破局:直击行业痛点,首创技术成果引领行业新标准
农业水利信息化领域长期面临的困境,是新水源景技术创新的起点。针对农用机井“无计量、易损坏、数据乱”的痛点,创始人张海燕带领团队研发出集计量、收费、管理为一体“农村水资源计量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独特的水电转换原理,结合电量消耗、水位变化等因素精准测算机井出水量,相比传统单纯按耗电量估算的方式,计量精度大幅提升,且设备无需与被测介质直接接触,完美适配农灌井恶劣的使用环境,使用寿命远超传统水表。更具创新性的是,系统将智能卡与抄表功能深度融合,农户刷卡即可取水,实现自动抄表、实时水量统计查询,彻底解决了灌溉用户多、用水记录到户难,以及多记、少记、漏记等问题。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组织专家对该成果进行鉴定,明确指出“该系统对于合理开发地下水、提高农用机井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属于国内外首创技术项目”。该系统在北京通州区四个镇的1400眼机井成功应用,推动了农村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进程。
在引入全球领先的以色列耐特菲姆滴灌技术时,新水源景团队发现,核心部件电磁阀技术在国内的“不适配”成为技术本土化执行的最大阻碍。面对这一难题,创始人张海燕带领团队将电磁阀技术升级为电动阀,并研发出一项新的专利技术——“集成电动阀的无线灌溉控制器”,这一改造不仅把设备成本压缩了50%,还成功解决了灌溉低功耗问题,并且通过优化灌水器流道,实现“小流量滴灌”,成功实现了核心部件国产替代。该技术应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水利工程项目中,“电动阀+滴灌带”的创新模式成效显著,使当地棉花产区节水33%、增产15%,成为干旱地区农业节水的标杆方案,该案例也多次在行业交流、产学研研讨会上被分享,为同行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
多项技术获权威认证,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新水源景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一系列行业领先技术,公司已累计获得118项软件著作权、75项专利权,多个产品屡获国家权威认可:其中凭借专利“测控一体闸门的控制系统”及软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管理系统”、“智慧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V1.0”等集成研发的产品入选2020年度《全国水利系统招标产品重点采购目录》;凭借专利“投入式微波监测水位计”及软著“物联网智能灌溉控制器系统”、“井电双控智能计量管理系统V1.0”等集成研发的产品入选2018年度《全国水利系统招产品重点采购目录》;凭借软著“水资源管理控制终端系统V1.0”研发的产品“水资源管理控制终端NW-DSSY1530”列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2016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凭借专利“夹特式无线声频侦听流量计”、“一种机井用水IC卡控节能智能终端”及软著“新水源景农业机井灌溉控制系统V1.0”、“新水源景水文水资源遥测终端控制系统V1.0”等研发的产品入选2015年度《全国水利系统优秀产品招标重点推荐目录》。
不仅如此,新水源景还积极推动行业标准规范化发展。2017年,公司及创始人张海燕作为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参与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农用机井智能计量设施规范》编制;2022年,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参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节水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制定;2023年,再次以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身份,参与中国灌区协会组织的《灌溉管道量水技术规范》编制,用技术经验为行业发展划定“标尺”。
标杆落地:从地方示范到国家战略,技术价值惠及全国
公司成立以来,承接了众多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不仅打造出多个地方示范工程,还推动农业节水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彰显出强大的产业影响力。其中:在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地下水自动监测设备建设工程中构建了覆盖1个市级平台、6个县区平台、3600个农灌机井用水计量、400个地下水位监测站点及1个省级灌溉试验站的全域信息化系统。通过智能计量与远程调控技术,实现了对坝上地区农业用水的精准管理,65万亩农田年节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年省出一个西湖”。 这一显著成果,成为北方干旱地区农业节水的标杆工程,为后续类似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17年的北京房山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针对农户节水意识薄弱、地下水过度开采等问题,创始人张海燕提出“IC卡+定额用水”管理模式,即农户刷卡取水,超额部分实行加价收费。这一模式有效激发了农户的节水积极性,成功遏制地下水过度开采,凭借项目突出成效,被国家发改委纳入重点工作计划。此后,该模式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2017年嘉峪关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中,建设110座地表水测控一体闸,实现斗口取水实时计量、远程调度,计量到用水协会,实现预收水费,大幅提高计量准确性及水费征收率;2020年黑龙江省铁力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中,针对当地灌区“按亩收费、节水意识薄弱”的问题,通过安装用水监测设备,搭建综合水价平台,让用户实时查看用水数据、科学分析用水情况,不仅增强了用户节水意识,更提升了灌区用水效率,为当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水利部与新疆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伊犁州团结跃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团结片区)信息自动化标段项目,工程等别为Ⅱ等大(2)型,其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灌区水资源高效调度与现代化管理水平。新水源景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将 6 项自研核心技术转化为项目“智慧内核”。其中,“水位监测系统”、“测控一体闸门的控制系统”、“一体化测控闸”等专利技术,构建起灌区“实时感知 - 精准控制”的硬件基础,通过智能闸门与水位监测设备联动,实现渠道水量的动态调节,解决传统灌区“调度滞后、用水不均”问题;而“一体闸控制系统 V1.0”、“基于毫米雷达波技术的流速测量系统”、“智慧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V1.0”等软件著作权成果,搭建起灌区管理的“数字大脑”,支持流速实时测算、闸门远程调控、用水数据可视化分析,让大型灌区从“人工巡检”转向“智能管控”,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信息化升级提供了技术范本。
价值引领:赋能可持续发展,为世界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公司在创始人张海燕“每一滴水要精准到作物根系,推行行业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型”的理念引领下,新水源景的技术与项目不仅创造了商业价值,更在水资源保护、粮食安全保障、推动碳中和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截至2024年,新水源景累计实施农业水利项目覆盖面积超500万亩,累计节水超10亿立方米,相当于50个西湖的蓄水量,极大缓解了农业水资源紧张问题;公司已为100余家省级、市级、县级单位提供先进的农业水利信息化综合服务,累计带动作物增产超300万吨,可满足1200万人一年的粮食需求,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屏障;同时,张海燕带领团队研发的“一种滴灌水肥控制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技术,每年可减少化肥使用量2000吨,间接减少碳排放5000吨,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从攻克行业技术痛点到制定行业标准,从打造地方标杆项目到推动国家战略落地,从守护水资源到保障粮食安全,在张海燕的带领下,以创新为笔、以实践为纸,持续书写着中国农业水利信息化的新篇章。未来,新水源景将持续以行业标杆之姿,致力于树立农业节水的全球典范,坚定投身于自主创新与行业协同发展事业。随着AI技术加速渗透,新水源景将进一步深化与AI技术的融合,推动产品实现重大突破,为农业水利的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且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到2030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智慧农业与水利的“方案输出中心”。在此伟大进程中,新水源景公司将勇担使命,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