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迎来重要改革
浮动管理费产品试点启动
近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易方达、富国、广发等26家基金管理公司已向监管部门递交新型浮动管理费率产品的申请。这一举措标志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后首批试点产品的正式推出。
从参与机构的构成来看,此次试点涵盖了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包括资产管理规模靠前的大型机构,也包含部分中小型基金管理人以及首家外商独资基金公司,具有较强的市场代表性。据了解,在上报前,相关机构已就产品设计与销售渠道进行了充分沟通。
根据行动方案要求,新的浮动管理费模式将与基金的实际收益表现紧密挂钩。对于新设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将基于产品的基准收益率进行分档设定。具体而言,如果产品收益达到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则适用标准费率;若收益明显低于基准,则执行较低费率;而当产品表现显著优于基准时,管理费率将相应上调。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浮动费率产品相比,此次试点更加注重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体验。新产品将根据每位投资者的具体持有时间、每笔份额的历史收益率来确定具体的收费档次。这种收费机制的创新使得基金管理人的收入直接与投资业绩挂钩,真正实现了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的高度绑定。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一改革举措有助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推动基金公司从"旱涝保收"的传统模式向市场化转型。通过将管理费率与产品收益紧密关联,可以有效激励基金管理人提升主动投资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
多家机构表示,新的收费模式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的导向作用,有助于避免投资风格漂移,鼓励基金公司推出策略清晰、风险特征明确的产品。同时,这一机制将引导基金管理人更加注重阿尔法收益的挖掘,弱化对市场贝塔收益的依赖,推动行业投研能力的提升。
事实上,公募基金在浮动费率产品方面的探索由来已久。2019年曾推出首批逐笔计提业绩报酬的产品,2023年四季度也上线了让利型浮动费率产品。此次试点则是对原有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业内人士指出,新的收费模式将推动基金公司从"卖方思维"向"买方思维"转变,通过强化投资者利益导向,促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这种改革不仅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体验,也将为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