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 “双碳” 目标推进、资本市场 ESG 信息披露体系日趋完善,2024 年国内 ESG 主题基金规模突破 8000 亿元,证监会更将 ESG 信息披露纳入上市公司监管框架,ESG 投资已从金融行业的 “可选项” 成为市场必备选择。然而多数财经学子及个人投资者仍面临 “知晓概念却无从实操” 的困境 —— 可靠 ESG 评级数据如何筛选?科学筛选规则怎样设计?组合实际表现如何验证?基于此,本文聚焦 A 股市场,以实操为核心导向,选取商道融绿 ESG 评级数据为核心数据源,通过 “ESG 质量 + 财务安全” 双重筛选规则,搭建包含 12 只标的的 ESG 模拟投资组合,并以 2021-2023 年为回测周期,与沪深 300 指数开展收益风险对比。研究显示,该组合在年化收益率、风险调整后收益及抗跌性上均优于传统指数,印证了 ESG 因子在 A 股市场的有效性。本文通过 “数据获取 — 规则设计 — 组合搭建 — 回测验证” 的全流程拆解,为财经学习者及个人投资者提供可复现的 ESG 投资实践方案,助力打通理论到实操的落地路径。
二、选对数据源:ESG 组合搭建的基础前提
可靠的 ESG 评级数据是组合有效性的核心保障。因为不同机构的评级逻辑、指标权重差异显著,直接影响标的筛选结果的合理性。商道融绿、MSCI、富时罗素是国内市场应用最广泛的三大评级机构,其核心差异体现在指标体系与覆盖范围上:商道融绿侧重 “环境责任” 量化评分(占比 40%),覆盖 A 股 3000 余家上市公司,且提供高校免费合作数据库;MSCI 以 “治理结构” 定性分析为核心(占比 35%),但 A 股覆盖度仅 60%;富时罗素强调 “社会价值” 维度(占比 30%),但部分数据需付费获取。
所以结合 “数据可得性 + A 股适配性”,本文优先选择商道融绿作为核心数据源。通过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登录商道融绿官网,提取 2020 年末 A 股上市公司的 ESG 评级结果(确保筛选标的时评级信息已公开,避免数据前瞻性偏差),为后续组合搭建奠定基础。
三、设计筛选规则:兼顾 ESG 质量与财务安全
科学的筛选规则需实现 ESG 属性与财务健康度的平衡。虽然高 ESG 评级意味着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表现更优,长期风险更低,但仅依赖评级无法规避财务层面的潜在风险 —— 部分高 ESG 评级公司可能存在资产负债率过高、现金流断裂等问题,影响组合稳定性。
因此本文设定双重筛选条件:第一,ESG 评级阈值,选取商道融绿 BBB + 及以上级别(对应 “良好” 评级,剔除 ESG 风险较高的企业);第二,财务安全指标,要求标的资产负债率<60%(避免高杠杆风险)、近 3 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5%(确保盈利稳定性)、近 1 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排除合规风险)。同时为避免行业集中风险,控制单一行业标的数量不超过 2 只,覆盖消费、科技、制造、金融等多个领域,保持组合分散性。
经过筛选,最终从初始 A 股标的池中选出 12 只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具体包括:贵州茅台(食品饮料)、宁德时代(新能源)、比亚迪(汽车制造)、海康威视(电子科技)、招商银行(金融)、伊利股份(乳制品)、迈瑞医疗(医药健康)、东方雨虹(建材)、福耀玻璃(制造业)、美的集团(家电)、长江电力(公用事业)、汇川技术(工业自动化)。
四、搭建与回测:用数据验证 ESG 组合的优势
组合搭建与回测是检验研究成果的关键步骤。因为只有通过历史数据回测,才能直观判断 ESG 组合的收益风险表现,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本文采用 “等权分配” 方式搭建组合(即 12 只标的各占 8.33% 权重,降低单一标的波动对组合的影响),选取 2021 年 1 月 1 日 - 2023 年 12 月 31 日为回测周期,以沪深 300 指数作为对比基准(代表传统宽基组合的表现)。
回测工具选用 Wind 金融终端组合管理模块,核心指标包括年化收益率(反映收益水平)、夏普比率(衡量风险调整后收益,越高越好)、最大回撤(体现抗跌性,越低越好)、波动率(反映组合波动风险)。回测过程中不考虑交易成本与税费,仅聚焦组合本身的收益风险特征,具体回测结果如下:ESG 模拟组合年化收益率为 12.3%,沪深 300 指数为 10.2%,差异值 + 2.1%;ESG 模拟组合夏普比率(无风险利率 3%)为 0.87,沪深 300 指数为 0.72,差异值 + 0.15;ESG 模拟组合最大回撤为 18.6%,沪深 300 指数为 22.1%,差异值 - 3.5%;ESG 模拟组合波动率(年化)为 11.5%,沪深 300 指数为 13.8%,差异值 - 2.3%。
从数据结果来看,ESG 组合的年化收益率较沪深 300 指数高出 2.1 个百分点,夏普比率提升 0.15,同时最大回撤和波动率分别降低 3.5 个百分点和 2.3 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证明,在 A 股市场中,纳入 ESG 因子的投资组合不仅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还能有效降低风险,实现 “收益增强 + 风险对冲” 的双重效果。虽然回测周期仅 3 年,存在一定的样本局限性,但仍能直观体现 ESG 因子的实际价值。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 “数据源筛选 — 规则设计 — 组合搭建 — 回测验证” 的完整流程,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可行的 A 股 ESG 模拟投资组合,验证了 ESG 因子在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中的积极作用。研究不仅帮助财经学子掌握了商道融绿等 ESG 工具的使用方法,更提供了一套可复现的实操流程 —— 从数据获取到组合回测的每一步都清晰明确,可直接应用于后续的投资实践或学术研究。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该方法可用于构建个人 ESG 投资组合,通过聚焦高 ESG 质量、财务健康的标的,在追求收益的同时降低长期风险;对财经专业学习者来说,本次实操积累的 ESG 数据运用、组合搭建、回测分析能力,正是券商、基金公司 ESG 相关岗位的核心需求,能显著提升求职竞争力。
未来,随着 A 股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完善,可从两方面优化该组合:一是加入 ESG 细分指标(如碳中和相关得分、员工权益保护评分),使筛选规则更精准;二是扩展回测周期至 5-10 年,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结论的影响。此外,还可尝试不同的权重分配方式(如市值加权、ESG 评分加权),对比不同组合的表现差异。ESG 投资的魅力在于 “责任与收益并行”,而实操能力的提升,正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桥梁。
本文作者:徐仪迅,广州华商学院2023级经济统计学本科生。指导老师孙坤、高承远;本文为《华商&眺远:财经写作(商业观察分析)工作坊》的学生成果,工作坊得到《数智化统计应用型人才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基金项目的支持。工作坊组长:高承远;工作坊顾问: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