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上海 – 今日,在美团北京总部,科赴中国与美团医药健康宣布升级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持续发挥科赴的创新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借助美团医药健康的数字化和零售服务能力,深入发掘大健康即时零售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更加多元化、更加便捷的健康解决方案。
科赴中国总裁沈馥安(Gift Arpaporn Samabhandhu)、科赴中国线下销售负责人尹勐、美团医药健康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辉、美团医药健康事业部即时零售负责人吴佳妮、以及双方公司领导出席战略合作升级仪式。

图:科赴与美团医药健康战略合作签署仪式
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赋能行业持续增长
科赴中国总裁沈馥安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居民健康素养的持续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优质健康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升高,促使大健康产业上下游加快商业创新的步伐、迭代产品与服务。

图:科赴中国总裁沈馥安(Gift Arpaporn Samabhandhu)
根据科赴发布的全球消费者趋势研究报告,中国消费者高度认同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作用。消费者对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视,是科赴与美团医药健康升级战略合作的核心动力。
“作为一家专注于消费者健康的全球企业,科赴始终站在响应消费者需求的前沿。我们致力于通过基于科学的产品,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守护他们的每日健康。”
沈馥安表示,“在过去六年里,科赴与美团医药健康紧密携手、互相成就,科赴旗下品牌在美团医药健康平台实现了16倍增长。我也由衷期待双方继续以消费者需求为航标,在大健康市场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美团医药健康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辉表示:“过去几年,美团医药健康平台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用户健康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对个性化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在此背景下,美团医药健康与科赴的合作品类逐步扩大,并拓展至更多元化的健康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图:美团医药健康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辉
李晓辉强调,“美团医药健康秉承‘守护家庭健康,助力美好生活’的使命,持续通过多元化履约服务、数字化解决方案、全场景AI服务,助力医药健康企业伙伴实现高质量发展,惠及广大健康消费群体。未来,我们将与科赴携手,在健康品类渗透、营销模式创新等方面深化合作,进一步发掘大健康市场的巨大潜力。”
共创新品增长模式,发掘下沉市场潜力
自开展合作以来,科赴与美团医药健康已在推动新品增长、发力下沉市场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
在新品建设方面,科赴与美团医药健康凭借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产品分销和流量运营的精准度。以美林退热贴为例,在产品上市3个月内就攀升至站内品类销量第二名。科赴还在平台推出夜间止痛产品泰诺安,并与平台共同建立适合新品市场的流量模型。未来,科赴中国将继续引入更多新品,与美团医药健康携手拓展新的健康消费品类。
在下沉市场,科赴中国与美团医药健康共同推动精准分销,合作覆盖超过10万家药店。同时,双方通过开展新零售训练营项目,持续提升行业的数字化认知,提高线下药店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
推动三大能力升级,优化用户消费体验
本次科赴与美团医药健康的战略合作升级,着重将在三大领域强化能力:
数字化能力:双方将发挥数字化服务优势,开展精准营销合作,提升供应链与品牌运营的综合效能。通过美团医药健康的平台的用户洞察,科赴能够动态调整生产供给,优化供应链效能;平台也可以通过站外和站内多渠道市场反馈,为品牌广告与营销活动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指导建议;
健康服务能力:在科赴的支持下,美团医药健康将基于常见轻微病症的专业分类,在平台建立儿科、过敏、疼痛等品类中心,面向消费者开展更加全面、深入的健康科普,支持消费者的科学用药和自我健康管理;
新品驱动能力:美团医药健康将发挥即时零售平台的优势,以O2O模式整合新品发布的广告营销和渠道分销,打造更加高效的新品发布与增长模型。
同时,本次战略合作升级还将深入发掘口腔健康市场的潜力,基于美团医药健康的整合资源,为科赴旗下李施德林漱口水打通购买渠道和口腔门诊服务,实现平台的资源共享和双向引流,不仅将进一步激活李施德林品牌在平台的增长潜力,也将为更多消费者带来科学的口腔健康教育和服务。
签约仪式当天,科赴中国领导团队在美团医药健康团队的带领下,参观了美团指挥中心,了解美团医药健康的大数据实力和创新解决方案。沈馥安表示,“过去几年里,科赴中国与美团医药健康的合作为大健康行业树立了标杆。未来,我们将继续紧密携手,以助力建设健康中国为目标,以数字化变革为驱动力,联动大健康产业更多相关方,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