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在云南省开远市云天化红磷化工厂区内,上海稀固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磷石膏氟磷深度净化及资源化项目”(下称“磷石膏资源化项目”)顺利完成中试及工业化验证。经第三方专家与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试验出水磷含量稳定低于1mg/L,远超国家相关标准。这一成果标志着磷石膏治理在环保领域迎来新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该技术能够将磷石膏废渣转化为电池级磷酸铁,为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提供关键原料。这一从工业废料到新能源材料的闭环路径,展示了能源金属分离与资源循环利用结合的全新模式,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案例。
科研创新:动态固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在中试现场,稀固科技技术团队展示了基于动态固相萃取技术研发的全新分离材料。该材料可精准吸附磷石膏溶液中的磷、氟等元素,并在多轮检测中保持长期稳定,甚至出现“未检出磷”的结果。项目负责人陈亮博士介绍,该成果源自公司在萃取材料和工艺上的长期积累,成功将实验室研究推向产业化验证。
图:云南中试及工业化验证试验现场
磷石膏是磷肥生产的副产物,全球堆存量已超60亿吨,我国累计堆存量接近9亿吨,且每年新增约8000万吨。长期堆存不仅占用土地,还威胁土壤和水体安全。此前的综合利用方式多集中于建材、水泥和矿井填充,但价值低、成本高,且无法根治磷、氟等污染物。相比之下,稀固科技的动态固相萃取方案实现了高效净化与高值化利用。
政策契机与产业价值
2024年4月发布的《磷石膏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6年综合利用率达到65%。稀固科技的突破性成果恰逢政策窗口期,为解决数亿吨磷石膏堆存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据公司介绍,项目将在中试完成后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年内投产,2026年建成首条5万吨级磷酸铁生产线,可消纳云南当地500万吨磷石膏。未来还计划推广至湖北、贵州、四川等磷石膏堆存区,形成“磷石膏处理—电池材料制造”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团队背景与合作拓展
稀固科技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科研机构,在分离与提纯领域积累深厚,被业内称为萃取分离的“国家队”。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全链条平台,推动第三代分离技术的研发与落地。
目前,公司已与天赐材料、云天化等企业开展合作,计划在环保治理与新能源产业链中形成协同,推动动力电池材料成本下降与绿色供应链建设。
图:上海稀固在江西运营的工业产线
社会与环境意义
研究员肖吉昌指出,稀固科技的创新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得以兼顾。通过动态固相萃取技术,不仅能减少对磷矿资源的依赖,提升资源战略安全,还能降低环境风险,推动地方产业绿色转型。
稀固科技CEO杜若冰博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将磷石膏这一困扰行业多年的环保难题,真正转化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资源资产。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能源金属分离,实现废弃物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化,助力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战略。”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