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件内裤的氨纶含量从3%提升至5%,会带来怎样的改变?当“抗菌”“透气”从营销话术变为可量化指标,又将如何重塑行业生态?宜可露参与起草的《高品质针织内裤》团体标准,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权威解答。
该标准在国家标准GB/T 8878-2023《针织内衣》基础上精准“升级”,从纤维含量、色牢度到功能性评价,以具体指标为“贴身衣物”的品质划出清晰底线,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标尺”。
标准之问:为何需要一部“高品质”标准?
“消费者买到的塑形内裤,为何穿几次就松弛变形?”、“抗菌功能是否真实有效?”……这些常见质疑背后,折射出内裤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缺乏细分领域的精准规范。
现行国家标准GB/T 8878-2023《针织内衣》虽覆盖基础安全指标,但对功能性内裤的特殊要求未作细化。以氨纶含量为例,普通产品仅需3%即可达标,但宜可露研发团队通过实验发现:“当氨纶含量低于5%时,轻塑内裤的回弹性和贴合度会显著下降,直接影响塑形效果和穿着寿命。”这一结论被写入新标准,成为区分“普通”与“高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
“标准之争本质是产业话语权之争。”针织行业专家指出,“从跟随国际标准到自主定义高品质,中国品牌正在掌握技术规则制定权。”
创新之核:标准如何赋能“轻塑”赛道?
作为“轻塑”理念的提出者,宜可露将9年技术积淀注入标准制定:
材料革新:规定氨纶含量≥5%,确保轻塑产品“穿一天不卷边”;
功能量化:新增抗菌、透气率等检测项,让“24小时舒适”有据可查;
工艺升级:对无缝内裤提出“横向拉扯不开胶”等严苛要求,解决消费者“脱线开裂”的困扰。
这些条款并非纸上谈兵。以宜可露的明星产品“竹净裤”为例,其采用的竹纤维抗菌面料不仅符合新标准要求,更以累计销量突破百万条的业绩印证了市场认可。“标准就像一把尺子,既量出我们的优势,也让行业告别‘概念炒作’。”宜可露技术负责人坦言。
行业升维:从“制造”到“质造”的战略跃迁
新标准的落地,只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进一步细分(如孕产妇专用内裤、运动轻塑内裤、老年舒适内裤),标准体系有望持续完善:如针对孕产妇群体,增加无骨缝合、低敏面料的专项要求;针对运动场景,提升面料的吸湿速干和抗摩擦性能;针对老年人群,优化宽松版型的压力分布与无感设计。
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内衣生产与消费国(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30%),通过制定并推广《高品质针织内裤》这类细分领域标准,有望将“中国标准”输出为国际参考,当本土品牌(如宜可露)凭借符合高标准的产品进军海外市场时,技术背书将成为其竞争力的核心。
一条内裤虽小,却承载着消费者对健康、舒适与品质生活的追求。当行业标准从“底线约束”转向“高品质引领”,当每一条贴身衣物都能经得起技术细节的检验,我们离“穿得安心、美得自信”的目标,就更近了一步。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