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517.HK,以下简称“锅圈食品”)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锅圈食品实现净利润约1.8亿至2.1亿人民币左右,同比上涨约111%到146%。同时,集团核心经营利润同样约为1.8亿至2.1亿人民币,同比上涨约44%到68%。锅圈食品将于8月4日正式披露中报及派息方案,目前股价已较预告前反弹约12%,市值重回百亿港元量级。
社区央厨模式进入收获期
2024年上半年,锅圈实现收入32.7亿元,仅同比增长4.8%;净利润8550万元,同比下降18.7%,彼时市场担忧其单店模型见顶、毛利率受挤压。不过2025年上半年锅圈食品净利润出现翻倍增长。结合财报来看,锅圈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门店数量及销售额的增长、毛利率的改善、以及期间费用率的下降。
2024年,锅圈食品门店达到万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锅圈门店总数10150家,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其中24小时无人零售门店已突破1500家。
庞大的渠道规模为锅圈带来了在采购、物流、营销等方面更好的议价能力。在采购端,锅圈核心单品一次性采购量达万吨级,上游直采比例超过70%,较行业平均低8%–10%的进货价优势;在物流端,锅圈全国8大区域仓+28个前置仓,冷链次日达覆盖率提升至92%,单店物流成本由2023年的6.4%降至2024年的5.1%;营销端,总部统一投放抖音、美团即时零售入口,单店获客成本同比降20%。
同时,基于“社区央厨”的定位,2024年,锅圈先后落子河南原阳、四川眉山两大中央厨房产业园,累计投资额达7.5亿元。通过将原料预处理、半成品加工环节前置到产业园,门店操作工序由平均12道减少至6道,出餐时间缩短35%,带动同店销售提升9.8%。此外,央厨集中生产使边角料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进一步摊薄单位成本。
而在下沉市场的布局上,锅圈食品也持续发力。其中,针对县乡市场,锅圈推出面积60–80㎡的“乡镇店”,SKU精简至350个,主打大包装、散称、家庭量贩装。这一策略在2025年的表现良好,尽管乡镇店的日均销售额低于城市门店,但由于租金和人工成本较低,门店利润反而高出城市同类门店3%以上。
出海+AI零售双轮驱动
2025年,锅圈在供应链和海外市场布局也在提速。此前,锅圈管理层在财报中也明确表示,2025年将围绕全球化布局和AI智慧零售两大战略,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在全球化方面,锅圈计划2025年在越南、泰国等市场试点开店,主打“火锅+烧烤”居家解决方案,适应本地化口味。同时,依托国内成熟供应链体系,在海外建立区域中央厨房,降低物流成本。在此基础上,锅圈还拟与当地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合作,探索“特许经营+线上直销”组合模式。 今年上半年,锅圈已经成立了面向海外业务的子公司。
在AI智慧零售方面,锅圈的策略是通过全链路数字化升级,提升人效与用户体验。如在选品系统上,锅圈将基于AI算法分析区域消费数据,动态优化门店SKU,降低库存损耗。针对会员运营,AI可通过大数据精准推荐套餐和促销活动,预计推动会员复购率提升20%。此外,锅圈还计划开展无人零售试点,在高校、写字楼等场景投放智能货柜,24小时供应火锅即时所需食材。
据了解,锅圈食品已经与腾讯云、阿里达摩院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零售AI模型。数据显示,通过AI赋能,1200家试运行门店的SKU动态调整周期从4周缩短为1周,库存损耗率下降3–5个百分点,而无人零售提升人效达18%。2025 年 3 月,锅圈董事长杨明超在业绩会上就表示,AI助力“使锅圈在 6 个月内跑通了从前端选品到末端履约的 AI 闭环。零售 AI 将成为公司‘中国供应链+全球市场’双引擎的数字化底座”。
业内人士预计,锅圈食品2025全年收入端有望实现15%–18%增长,毛利率在垂直供应链加持下维持32%–33%,净利润预计4.5亿元–4.8亿元,这将使其PE将降至约18倍,低于港股餐饮供应链同业平均22倍,从而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